RCW 86:來自公元185年中國天文學家記錄的超新星

时间:2025-11-02 17:56:19 来源:下愚不移網 作者:林葉亭
RCW 86:來自公元185年中國天文學家記錄的超新星
RCW 86:來自公元185年中國天文學家記錄的超新星。Credit: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神秘的地球uux.cn)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by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曆史上記錄的第一顆超新星的遺跡是由美國能源部製造的暗能量相機拍攝的,該相機安裝在智利Cerro Tololo美洲天文台的國家科學基金會(NSF) Víctor M. Blanco 4米望遠鏡上,這是NSF noir lab的一個項目。RCW 86的碎片環是1800多年前爆炸的白矮星的所有殘餘,當時它被中國天文學家記錄為“客星”。'
在這張布滿星星的圖像的外邊緣,懸掛著一束束卷須,看起來像是從一個中心點飛走了,就像一個破裂的氣球的殘骸。這些雲狀特征被認為是中國天文學家在公元185年目睹的一顆超新星的發光殘餘。當它出現時,這一令人困惑的夜空中的附加物被古代天文學家稱為“客星”。在從視野中消失之前,它保持了大約八個月的肉眼可見性。
這顆曆史上的超新星,天文學家現在稱之為SN 185,發生在大約8000光年以外的半人馬座阿爾法星方向,在Circinus星座和Centaurus星座之間。由此產生的結構,RCW 86,由安裝在智利Cerro Tololo美洲天文台的Víctor M. Blanco 4米望遠鏡上的暗能量相機(DECam)拍攝,這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OIRLab的一個項目,有助於揭示超新星遺跡在過去1800年中如何演變。DECam驚人的寬視野使天文學家能夠創造出今天看到的整個超新星遺跡的罕見景象。
雖然RCW 86和SN 185之間的聯係現在已經很好地建立起來了,但情況並不總是這樣。幾十年來,天文學家認為傳統的核心坍縮超新星——一顆大質量恒星通過爆炸將物質吹離自身——需要大約1萬年才能形成我們今天看到的結構。這將使該結構比185年觀測到的超新星要古老得多。
這一初步估計主要來自對超新星遺跡大小的測量。但是,2006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巨大的體積是由於極高的膨脹速度。新的估計更符合大約2000年的相對年輕的年齡,這加強了RCW 86和幾個世紀前觀察到的客星之間的聯係。
雖然一個更準確的年齡估計讓天文學家更接近理解這個獨特的恒星特征,但仍有一個謎。RCW 86怎麽擴張得這麽快?當該區域的X射線數據顯示存在大量鐵時,答案就揭曉了,這是一種不同類型爆炸的跡象:Ia型超新星。這種類型的爆炸發生在雙星係統中,當時一顆致密的白矮星(像我們太陽一樣的恒星壽命結束時的殘留物)從它的伴星吸取物質到爆炸點。這些超新星是所有超新星中最亮的,毫無疑問,SN 185在夜空中閃耀時會讓觀測者敬畏。
天文學家現在對RCW 86的形成有了更完整的了解。隨著雙星係統的白矮星吞噬其伴星的物質,其高速風將周圍的氣體和塵埃向外推,形成了我們今天觀察到的空腔。然後,當白矮星無法支持更多的質量從伴星落到它身上時,它在一次猛烈的爆發中爆炸了。先前形成的空洞為高速恒星殘餘物提供了足夠的空間,使其快速膨脹,並創造出我們今天看到的巨大特征。
這張RCW 86的新圖像讓天文學家對這個複雜結構的物理現象及其形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责任编辑:麥田守望者)